七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被进行了公示,最新的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经济在两年内平均增长百分之五点三,相较于一季度增长了零点三个百分点,在这向好的增长趋势之下,不可忽略的背景就是电子支付的普及。
时至当下,人手智能手机的时代里,使用纸质人民币进行交易甚至更加困难了,微信支付、支付宝、线上转账,乃至国际上比特币、虚拟货币。经过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电子支付最发达的国家。一个行业的发展,意味着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将会迎来更加严格的考验,电子支付反映的是金融行业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之相关的问题是交易各方权力义务关系和责任界定与承担、信息安全、资金安全、违法诈骗等一系列的高端风险。
我们国家面对这样的挑战,为了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给予干预调整,立法层面予以关注和解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正常的经济发展环境。
电子支付的发展推动了立法支持——《电子支付法》
2018年3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两会上政协代表、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和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金鹏辉在提出的提案中一同提出有关《电子支付法》的制定需要加快进程、提高关注,可以说,这是十分有远见的提议。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之前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七点一;由于密码设置和管理不慎重,从而遭到盗用和破解的情况出现的几率高达百分之十八点八;支付界面出现链接导致误入钓鱼网站,电脑手机出现被木马病毒袭击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高达百分之二十一点八的出现几率中,老年人的受害占比较高;通过中奖短信、虚拟电话诱导导致受害人上当受骗,利用受害人不报警的心理控制受害人的犯罪也十分猖獗;还有第三方支付网站由于经营不当导致机构倒闭,资金链断裂,买家和卖家的损失无法得到保障和补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电子支付法》在法律高度上对支付产业各方面交易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了明确,法案建议:明确电子支付各要素,包括付款人、收款人、支付参与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承担、合同规范、消费者保护、跨境支付方面的内容。
监管职责的分工协作上,法案也做出了安排。支付行业的复杂性不容小觑,支付业务的差错会引起系统性的金融危机,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因此法案严格规定了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备付金风险管理、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等等重点方面业务各方的义务和监管要求。
法案明确了政府内部监管部门的职责和分工,支付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不可避免,因此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规范化也被纳入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行业监管、行为监管、机构监管这三者的门槛和操作模式以及职责被再次明确和重新规范。
同样重要的是,法案没有忽略消费者的角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作为法案的一大部分重点内容,其中涉及到了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敦促支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以及明确机构破产清算时用户资金的偿还顺序等等方面,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电子支付的进步推动金融信息系统的转变
我国的金融电子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的、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大型项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迅猛发展的科技为其如虎添翼,写就了一部浓墨重彩的金融创新史。
从最原始的柜台交易到无纸化的网上交易,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取代手工操作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下市场的主导趋势,银行业已经无法仅仅依靠手工操作,金融产品也走向了电子化,自动取款机、家庭银行、手机银行等等产品接轨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也迎合了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大幅降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的时间中,金融业务成功的走向了电子化和自动化。
1983年,银行职员加班加点历时19个月才完成了联行账目,无法避免的导致犯罪分子从中作梗,使得整个工作过程的风险系数大幅提升。
为了解决资金无法及时结算清、人工业务疏忽导致差错等等人工操作导致的弊端,我国急需稳定、快速、便捷的金融信息系统来降低隐患。
1988年8月,联行计算机网络试点项目宣布完成,在陕西省分行、汉中、咸阳、宝鸡、西安、铜川六个城市进行了如火如荼地试点运行,获得了巨大成功,对账和兑换的工作竟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该系统被命名为电子联行系统。
1991年,这套系统经过完善优化、不断修改终于实现了能够在全国上线推广的目标,被称为全国联行系统(EIS)。
缩短资金在路途中不断运输的时间,降低结算的风险,全国联行系统的建成推动了金融电子化的建设,是电子支付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正面积极影响的一大重要成功案例,从此之后银行的大部分业务都得以在一个稳健高效安全的平台办理,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上升了。
支付领域的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1979年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成功拿到了东美信用卡的业务代理资格,信用卡正式进入了中国,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的第一张信用卡,1987年珠海正式推出了ATM机服务。
然而中国那么多家银行,每家银行推出不同的银行卡,又需要到每家银行自己的ATM机去取款,这其中的不便之处是十分巨大的。
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同意了人民银行的申请,经由人民银行成立了中国金融电脑公司,后期更名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
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对金融电子化的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统一银行卡就是其最成功的案例之一。1993年,在江泽民总书记的提出下,“金卡工程”的想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让中国的各个银行联合发展,市场、资源、设备实现共享,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卡环境成为了新的目标。
2002年,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金卡工程”从一个想法落地生根,落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处。电子支付领域的发展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带来的财政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部审核下,基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依托于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制度。
在过往的工作经历中,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会因为多人协作、纸质化办公而造成诸如:资金流失,人力成本过高、差错率相对较高、效率低下此类的问题引发出风险隐患的情况。
2019年12月25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印发《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接口报文规范》的通知,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的改革正式步入了成熟发展的轨道。电子化改革后,财政资金的转移借由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计算操作,人工成本被大幅缩减,由纸质资料和雇佣人员造成的额外资金成本被减低,工作环节中不必要的部分也被免除了。线上资料的调用不想纸质资料调用的过程那么繁琐,同时资金的转移也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准确性提高,出差错的几率减小了。
高效稳健的电子化支付机制让库款管理的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就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岗位上每一个人的责任都被予以明确了,明确的责任制使得资金拨付的程序管理变得更加严格,预算单位的支付行为也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事前事中有效控制,事后跟踪问效”,财政内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债务管理等等的职能部门被精简,协调性得到提升,配合密切,对外和人民银行、各家商业银行之间的工作沟通也得到有效疏通,电子化办公的介入推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维护国库资金安全,服务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正增长,这是国库集中支付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财政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对于国库职能的提高功不可没,国家的资金安全得到了切实的一层保障,这对于公共财政管理也具有意义重大的借鉴性,慈善机构、社区服务,乃至商业活动,在电子支付环境的影响下也一步步走上了现代化、电子化的道路,宏观经济生活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电子化支付对财政政策的改革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它让国库执行监控、筹资理财、信息反映以及宏观调控等功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面对现阶段高速发展的电子支付进程,我们应当报以积极参与的态度,政府层面上,一是支付信息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电子化的通路上尽可能地迈稳每一步,协调好各大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业务往来,加快加强标准化的建设,竭力打造多方交流运营的平衡,对宏观金融领域的电子化建设有合理合规的规划。二是要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水平,要利用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管理数据,完成好作为一个交易平台的责任。三是在立法层面上,要完善电子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电子支付法》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道路不断拓宽,一路上出现的问题会和进步一样涌现出来,法律要作为改革发展的最低底线,保障好平台的运行。
作为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个体的我们,应力所能及的学习金融和科技知识,专业范围上成为和培育复合性金融人才,业务处理和管理同样给予重视,研究和学习国际形势,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拿出中国特色,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的同时不忘民生的初心,各金融机构都要总结经验与教训,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学法知法懂法。
电子支付带给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大的政策与小的百姓息息相关,深入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了解这些变化,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顺应趋势,乘风而起,这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道路。